年月日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例谈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例谈

               温江区永宁小学校           

摘要:学生对阅读教学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对于学生丰富情感、发展思维、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习得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探究性学生则是促进学生深层次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创设有效问题情景,掌握有效探究方法,延伸探究评价等方面入手,提升阅读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有效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目前课程改革的焦点,学生习得新的学习方式也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最高层次和最终目标。要培养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习者,就必须引导学生习得探究性学习方式。就小学语文而言,高段的阅读教学是组织实施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习得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最佳时机。如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我校课题研究情况及自身教学实践认为需要从几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他们探究的动机,有时需要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解决问题的探求欲,使他们发自内心地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及目标,并力争试图采用各种办法来摆脱当前的困境。当学生面临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情境时,学生的内部潜能就会破全面地激发出来,各种探究的行为也自然指向关键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 以“旧”探“新”

小学高段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感悟语言文字时,也已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脑海当中已有了大量的生活经验,知识积淀。教师在引导学生习得探究性学习方式时,要善于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淀,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心理矛盾,提出探究的问题。比如《我看见了大海》这课,当学生初读了课文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继父答应河子去看大海,可是直到继父离开这个世界也没能带河子去看成大海,可是河子却说‘我看见了大海’,这是怎么回事呢?请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与学生们原有的经验——大海总是波澜壮阔的,而本文之中却边一个描写大海的词都没有;继父明明没有带河子去看大海,而河子却说她看见了大海;继而引起了学生认知的冲突,诱发了心理矛盾。他们有的拿起书本,想探个究竟,弄明白到底是为什么;有的则转头与同学“交头接耳”……课堂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这种探究情境立刻将学生带到了新的、更高层次的阅读活动之中去了。在小组讨论中,孩子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河子的继父虽然没有真正的带她去看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但是她的继父在他的有身之年却在用各种办法教会河子面对生活要坚强,勇敢地面对困难,树立自信心。继父是利用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善意的谎言”来一步步的引导河子从一个自卑、胆小的残疾儿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信的人,也不难发现在“大海”的背后继父那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继父那无私的爱。在这一环节的教学结束之后,我又提出:“作者真是一个不简单的作家呀!看似很平常的一个题目,却能让我们品味出这么多内容和感情来。接下去,大家就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好好研究一下,河子是怎样写出继父为了让她重新站立起来而设下的一个个‘爱的陷阱’?”孩子们有了先前的“探究经历”,在接下去的学习中有“法”可依,找词、划句,嚼词品句谈感受,把河子继父对河子的爱体会得入木三分。整节课的阅读活动也因一个探究点而生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整合的过程又作用于孩子们,给了他们更多自主品文、写感受、合作交流促感悟的时间,使本课呈现“自主、合作、探究”一脉相承的局面,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二)以“趣”促“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任何事情都想一探究竟,弄个明白,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兴趣为抓手,以文本为载体,更能激发学生对文本探究的欲望,使阅读活动变成一个极富挑战性的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时更深切地感悟到周总理的“简朴”与“劳苦”,我在文本的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的“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处进行了如下的活动设计:(1)导入谈话: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总理办公室的陈设如何?是怎样的简单?相机理解“极其”一词。(2)引导想像:这宫殿式的房子原来的主人(摄政王载沣)可能会在室内放些什么样的陈设?(3)感情导读:我们周总理的办公室里没有名人字画,没有金银器皿,有的只是(引导学生读“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4)再次引导想像:你认为周总理的办公室里应该放些什么样的陈设呢?(5)再感情导读“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一句。当第二次读这句时,有的学生的眼里已噙满泪水。学生在经过两次想像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后,其内心的情感也随之提升,隐形的思维活动也通过自身神态的变化而显现出来,达到了“形动”“心动”“神动”的高度统一。

总之,教师所抛出的探究点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人物内心情感的,这样的探究点才是有效的。同时,我们也应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年龄特点,知识储备,尽可能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之中通过读书、感悟、讨论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

二、掌握有效探究方法

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教师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因此,对于探究的目标、探究的步骤、探究的方法、探究的组织以及探究中关键问题的解决都应当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介入,多做些点拨、建议和帮扶的工作,甚至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最必要的“脚手架”。学生虽然乐于探究,既有明确的探究问题及探究目标,但如若教师不加以以引导,放任自流,极可能出现“观众”居多,“明星”登场的现象,严重偏离了探究学习的初衷。因此,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时,教师必须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反复的阅读活动中加以实践,促使其能将这些方法应用到所有的阅读活动中去。

(一)利用“预习提示”进行信息处理

  在展开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先行的资料收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进行主动探究,收集处理信息。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依据先行设计的预习提示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上课时一起交流。本课的“预习提示”可设为:

1、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室、上网查询搜索有关詹天佑的资料,“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些新的办法的产生与詹天佑有着怎样的关系?从这一系列的情况看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具备了怎样的性格特征?

2、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用关键词记录的方法记在便利贴上,并贴在文本相应的位置上。

学生从以上“预习提示”中习得的知识将在预习汇报和学习过程中分不同的时机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就以教材为载体,以“预习提示”为抓手,在课前已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同时这也是在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当学生在利用这一方法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学习之后,教师则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将这一方法迁移到别的阅读活动中去,适时引动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

(二)利用生活经历诱导学法

由于学生的年龄、认知、心智等条件的制约,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所表现出来的探究行为一般处于一级水平,即:有结构的探究。有结构的探究是指探究时给学生提供将要调查研的问题、解决问题所要使用的方法和材料,但不提供预期结果。学生自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发现某种联系,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学生在进行这一级别的探究时就需要有结构的材料来帮助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活动。比如让学生写一篇以关于“语文实践活动”为材料的作文时,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经历一次趣味盎然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之后,自然就有了搭建作文所须的“有结构的材料”,使其在完成作文时有话可说,有情可发。

比如说六年级“母亲河”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便可将各种文体、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加以综合应用,并以其出现的文本为切入点进行旁征博引,拓展延伸。综合利用教材中出现的诗、词、歌、曲、散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既加深对这几处文本的理解,更产生对母亲河由衷的赞美之情。

  (三)整合学习方式形成学法

  学生在探究时,教师可适时地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发掘个体学习潜能,整合学生不同的探究方法,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通过凝聚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过程中做到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这种利用集体的智慧来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我在教学《荷塘旧事》一文时,就有学生提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放暑假到乡下戏水的事,为什么还要花两个段落来写荷塘?这部分可以删除。”这一问题一出来,有些学生就开始躁动起来,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某某同学有这样的一个疑问,你们认为呢?这样吧,现在大家再次把目光投进字里行间当中,在文字当中去探寻真相吧!这样,这个问题便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再一次展开了探究,于是,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在交流的时候,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集体的智慧总是无穷的,一个点子的闪现也许并不成熟,而你一言我一语之后总是能比较完善。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学习能力稍欠的学生而言,在这样的学习中自然可以吸收到独特的营养,哪怕只是听、看、仿着说,也是一种进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通过探究得支答案,人人感到其乐无穷。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方法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巩固。

  三、延伸探究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常采用自评、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评价,当然,这些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得到及时的反馈与调整。同时,我们要意识到来自家长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如果能善于利用家长的评价,便可以很轻松地使学生的探究学习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使得整个探究学习在时间及空间上都得以延伸。

家长参于评价,也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促进学生成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有助于学生更为积极、认真地参于探究活动。我在教学阅读课文《小抄写员》之后,对学生提出要求:文中的叙利奥在受尽委屈之后依旧偷偷地帮助父亲抄写签条,与他的这一可贵的品质相比,想想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的,简要地写出自己的心得。”这份作业我在家长开放日时让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做上评价,并可写上简短的评语,打上等级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家长与孩子的距离缩短了,孩子的学习自然也得到了来自家长的赞许,其学习的动力也就越来越强。

总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只要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2] 严元先:《怎样引导学生习得新的学习方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齐华:《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教坛聚焦》,2009年第22期。